女篮热身赛连赢日本, 为何淘汰赛输球? 日本教练说出关键原因
昨晚看完中国女篮亚洲杯半决赛的直播,相信很多球迷和我一样,胸口堵得慌。
明明热身赛双杀日本,怎么到了真刀真枪的淘汰赛,反而被对手摁着打?
赛后日本主帅那句“热身赛帮我们摸清了中国队”的采访,更是扎心——原来我们赢的两场“胜利”,早被人家当成了“摸底考试”。
先说个细节:亚洲杯前的中日热身赛,第一场日本队三分球扔进15个,中国队只有5个。
这数据放正式比赛里,基本等于提前交枪。
但当时舆论怎么说的?
“日本队手感爆棚”“中国队内线优势明显”……结果呢?
人家那场根本没派全主力,摆明了是来试水的。
第二场中国队赢了32分,日本队全程梦游,现在回头看,像极了“故意放水”——让你飘,让你觉得“不过如此”,等到半决赛才亮出獠牙。
球迷总爱说“热身赛别当真”,可问题是中国队自己当真了。
日本队平均身高1米8,比我们矮一截,张子宇、韩旭往篮下一站,理论上该是碾压局。
但人家用速度、三分和无限换防,硬生生把高度优势拆成了“笨重累赘”。
更讽刺的是,日本队平均年龄26.9岁,也在新老交替,可人家跑起来像装了永动机,第四节还能投进关键三分;我们呢?
体能掉链子,外线死活投不进,集训时吹的“万次投篮计划”,实战中连影子都没见着。
日本主帅赛后坦白:“没那两场热身赛,我根本不知道怎么打中国队。”这话听着憋屈,但不得不服——人家把“以赛代练”玩到了极致。
我们赢第一场,他们记下中国队的攻防节奏;我们赢第二场,他们摸清了张子宇的移动弱点。
等到半决赛,直接祭出包夹+快速反击,把2米多的巨人逼成了“折返跑道具”。
反观中国队,热身赛赢了就真以为“找到克敌法宝”,连日本队藏了哪些后手都没琢磨透。
有球迷吐槽:“早说了别和亚洲杯对手打热身赛!”这话虽马后炮,却点出关键:竞技体育如战场,底牌亮太早就是送人头。
日本队12人名单里,7人打过热身赛,对中国队的打法门儿清;而我们呢?
可能连对方替补席上坐着什么狠角色都没搞明白。
最让人破防的是外线投射。
热身赛日本队三分如雨,我们还能用“对手防守松懈”安慰自己;可到了半决赛,人家照样能进,我们照样铁出天际。
整个亚洲杯中国队三分命中率不到30%,这数据在现代篮球里等于自杀——你内线再强,人家收缩防守+放空外线,分分钟让你哑火。
看看日本队怎么打的:挡拆后小个子专挑韩旭、张子宇换防,一步过掉或直接干拔三分。
我们的大中锋扑不出去,后卫追不上,活活被投成筛子。
而中国队的外线?
空位打铁、强投三不沾,连最基本的“空位惩罚”都做不到。
有球迷弹幕刷屏:“这三分水平,还不如小区大爷队!”话虽难听,但理不糙。
其实球迷不怕输球,怕的是“总在同一个坑里栽跟头”。
2015年亚锦赛输日本,是因为外线崩盘;2023年世界杯输日本,还是外线崩盘;如今亚洲杯再输,问题照旧。
日本队早就摸透了中国队的“三板斧”:内线硬凿、锋线冲抢、外线看天吃饭。
而我们呢?
明明知道三分是命门,可几年过去,补强了吗?
改进战术了吗?
更让人担忧的是心态。
热身赛两连胜后,从教练组到球员,多少有点“飘”。
打澳大利亚时雪藏张子宇,可能觉得“留一手够用”;结果半决赛突然上强度,全队手感冰凉,连罚球都哆嗦。
反观日本队,从热身赛就开始“演戏”,把轻敌、疲惫的假象塞给我们,等到决战才撕下面具。
这种心理战,我们输得彻彻底底。
现在骂教练、骂球员没意义,但有些问题必须直面:
1. 别再迷信“以高制快” 了。
现代篮球没有高度万能论,约基奇、恩比德都得会投三分,我们的中锋如果只能蹲坑,迟早被淘汰。
2. 热身赛对手得换套路 。
总找亚洲杯潜在对手练兵,等于给人家送情报。
下次能不能约欧洲二线队?
哪怕输球,至少能练真本事。
3. 三分球从青训抓起 。
看看日本小学生联赛,孩子们从6岁就开始练投射;我们呢?
青年队还在教“把球交给大个子”。
最后想说,真正的球迷不会因一场失败就唾弃女篮。
但爱之深责之切,与其用“虽败犹荣”麻痹自己,不如痛定思痛。
日本队能靠十年如一日的小快灵崛起,我们凭什么不能把三分和体能短板补上?
热点资讯
- 网易新游仅靠预告片就能火爆全网, 归唐为何能引起玩家共鸣?
- 微信授权抖音全攻略:3分钟搞定跨平台账号绑定
- 直播~埃尔维斯vs顿涅茨克矿工r1次回合YZD005449
- “去中心化”比特币的核心价值:颠覆传统金融的底层革命
- 负压吸尘技术在转炉炼钢中的应用_麒熊环保
- 我是这样过好每一天
- 080期文彬大乐透预测奖号:前区双胆参考
- 080期王守礼大乐透预测奖号:前区定位推荐
- 两世夫君皆枭雄,容安重生避魔掌,燕北王妃智斗前夫
- 洗烘套装品牌排名前十名:选择最佳洗衣伴侣的理由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