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南海惊险对峙!英军航母遭解放军电子战压制,J-16 差步发射实弹,慌不择路撤离半月才敢认怂

点击次数:150 发布日期:2025-10-11 02:27

“所有动作都做了,只差实际开火。”这是英国军官向《泰晤士报》描述的解放军武直-10对其护卫舰进行模拟攻击的场景。9月底,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战斗群进入南海,试图展示军事存在,却遭遇中国海空军力量的立体监控和模拟打击。

英舰试图靠近南沙群岛并穿越台湾海峡时,中国海军除无线电警告外,对英护卫舰“里士满”号实施“模拟打击”——通过高度仿真战术流程锁定目标,明确展示火力覆盖能力。

这场对峙以英航母编队提前撤离告终,而英国国防部时隔半月才被迫承认这一事实。

多国联军:南海的“拼盘”舰队

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战斗群此次南海之行,阵容看起来颇为庞大,实则是一支 “拼凑式”舰队。

编队除英国海军45型“无畏”号驱逐舰、里士满号护卫舰、潮汐号补给舰外,还拉上了日本海上自卫队“曙”号驱逐舰、挪威海军“罗尔德·阿蒙森”号护卫舰。

9月19日,这支多国舰队还与美国海军“希金斯”号驱逐舰在南海进行了联合演习。

这种拉帮结派的架势,表面上是展示“盟友团结”,实则暴露了英国海军自身实力的不足。

连护航舰艇都要靠日本、挪威“凑数”,更遑论与中国海军055型驱逐舰的“单舰对抗”。

更耐人寻味的是,9月27日,英航母与日本“曙”号驱逐舰在南海投放花圈,纪念二战中被日本海军击沉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

这一举动充满象征意味:当年的“击沉方”日本,如今却与英国并肩行动,折射出亚太地缘政治的微妙变化。

立体监控:中方展示强大实力

面对多国联军的到来,中国海军组织了强有力的应对行动。

据英方描述,中国海军派出了055型万吨驱逐舰、054A护卫舰、815A电子侦察舰及多艘海警船,形成“空海一体、侦察打击一体”的立体监视网络。

其中,055型驱逐舰的登场尤为关键。

作为全球首款万吨级驱逐舰,其装备的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达1000公里,可在英航母战斗群防空圈外实施“饱和打击”。

而815A电子侦察舰则能实时获取联军舰艇的电磁信号,为后续打击提供精准目标数据。

这种技术代差下的不对称威慑,让英方的“屏障行动”沦为笑谈。

英国海军声称其护航舰艇“介入以防止中国海军靠得太近”,但实际是英舰被中国舰艇“贴身跟踪”,甚至出现“4-5艘中国战舰试图靠近航母”的场景。

模拟攻击:只差最后发射实弹

解放军的模拟攻击让英军切实感受到了实战压力。

在台海行动中,英国23型护卫舰里士满号违规起飞梅林-MK2反潜直升机,解放军迅速回应,东部战区立即组织海空兵力全程跟监,至少1架武直-10武装直升机升空,抵近跟踪英军反潜直升机。

据威尔士亲王号一名军官向《泰晤士报》透露,武直-10实施了极具威慑的行为,沿实战攻击航线爬升、拉开距离,再以50度角转向,完整复刻反舰导弹发射前的战术流程。

这名军官坦言:“这是明确的信息战,他们要让我们知道已被锁定,但我们清楚这是非暴力警告。”

与此同时,英国航母编队在南海也遭遇了电子战压制。

解放军通过干扰和截获信号,对英舰实施火力摧毁的沙盘推演,这令英国军方意识到自身装备与战术在面对中国强大的联合体系时存在短板。

实力对比:皇家海军的衰落

英国海军此次行动暴露的实力短板,并非偶然现象。

据NAVY LOOKOUT网站2025年8月报道,英国皇家海军现状令人担忧。

在过去3年(2022年8月至2025年8月),皇家海军已退役2艘两栖船坞登陆舰、4艘护卫舰、1艘攻击型核潜艇、5艘猎雷舰、2艘测量船和2艘油轮。

同一时期,仅有一艘攻击型核潜艇服役,并购买了2艘商船用于改装。

几乎每个方面都兵力不足,英国海军这种快速的削弱导致严重的后果,几乎无法在前沿任务区保持主力军舰存在。

目前,英国6艘45型驱逐舰中,只有1艘部署中,1艘可作战。

1艘处于舰队时间维修中,3艘正在进行大修/升级,可用舰艇太少。

为所有六艘45型驱逐舰加装“海受体”防空导弹将需要等到2032年底。

战略误判:匆匆撤离的背后

面对中方的强势反应,英方最终不得不调整原定部署计划,提前撤离相关海域。

这一结果与英方出发前的高调姿态形成强烈反差,暴露出其远程投送能力与区域安全环境之间的现实落差。

值得玩味的是,英方此次派出的“威尔士亲王”号与“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长期共用关键设备,甚至出现“轮换部署”的窘况。

当一艘执行任务时,另一艘往往处于维护状态。

这种 “夫妻共用一条裤子”式的装备管理,不仅制约了英军航母的持续作战能力,更折射出其战略资源分配的现实困境。

从“重返印太”的豪言到“装备代差”的尴尬,英方此次行动再次印证:缺乏体系支撑的军事展示终将沦为表象。

英国国防部事后迟迟不肯承认这一事实,直到事件发生半个月后才发布一份事态声明。

这种延迟回应,既反映了英方的尴尬处境,也暴露了其在亚太地区军事存在的真实实力。

英国海军官员事后承认,中国解放军以“专业方式”行事,但同时也感受到代际装备差距带来的技术压制。

英国航母“威尔士亲王”号最终提前撤离相关海域,与其出发时的高调姿态形成鲜明对比。

从“伊丽莎白女王”号到“威尔士亲王”号,英国海军两艘航母长期共用关键设备,出现“轮换部署”的窘况。

一位观察家讽刺道,这就像“穷人家夫妻共穿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不出门的床上猫着”。

从“重返印太”的豪言到“装备代差”的尴尬,英国此次行动再次印证:缺乏体系支撑的军事展示终将沦为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