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介绍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800万吨粮食拒收美国货!40艘巨轮驶向中国,特朗普求情无果

点击次数:62 发布日期:2025-08-22 07:55

就在美国大豆即将迎来收获季的关键时刻,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的一番公开喊话,却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他呼吁中国将大豆订单扩大四倍,甚至许诺会提供“快速服务”,然而回应他的,却是早已满载南美大豆、正驶向中国的货轮船队。

市场用最直接的方式给出了答案。

当特朗普还在为美国农民的选票而奔走呼吁时,中国进口商已经悄然完成了9月份的采购计划。

整整800万吨大豆,没有一粒来自美国,这背后反映的,早已不是一次简单的商业采购。

丰收季的焦虑

对于伊利诺伊州和艾奥瓦州的农场主们来说,今年的收获季愁云惨淡。往年这个时候,来自中国的订单早已锁定,为他们一年的辛劳提供了确定性的回报。

但今年,仓库里即将堆满的新豆,却迟迟等不来它们最大的买家。

这种等待的煎熬,源于特朗普推行的关税政策。

农业是一个长周期产业,最需要的就是稳定的市场预期。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直接打乱了美国农业的生产和销售节奏,让农民的收入甚至无法覆盖成本。

美媒的报道证实了这种困境,数据显示,不仅9月份没有中国的订单,连10月份的采购计划里,美国大豆也不见踪影。

要知道,去年同期,中国可是购买了超过700万吨的美国大豆。

这巨大的缺口,让美国农民面临着要么亏本贱卖,要么眼看大豆烂在地里的窘境。

农民的困境很快就传导到了政治层面。8月14日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民调显示,特朗普的支持率正在持续下滑,尤其是在以农业为经济支柱的传统红州,关税政策正严重侵蚀他的票仓。

迟来的橄榄枝

面对日益增长的内部压力,特朗普不得不亲自下场“救市”。

8月10日,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姿态罕见地放软,不仅呼吁中国大量采购,还一改常态地提到了“服务”。

不过,他依旧试图为自己保留颜面,将这番表态包装成是担心“中国的大豆短缺”。

可事实却是,美国农产品离不开中国市场,而中国的大豆来源却早已不是非美国不可。

特朗普政府曾尝试为美国农产品寻找替代市场,比如东南亚。

但这些国家的市场容量和需求结构,与中国相比有天壤之别。

印尼、马来西亚等国本身拥有成熟的棕榈油产业链,对美国大豆的需求十分有限。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缩小的贸易逆差,在农业领域却不降反升。

今年上半年,美国农业贸易逆差已飙升至286亿美元,远超去年同期的184亿美元。这无疑宣告了他相关政策的彻底失败。

巴西的意外之喜

就在美国农民为销路发愁时,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却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中国市场的大门,正向他们敞开。中国的进口商不仅订购了9月份的800万吨大豆,还为10月份预定了400万吨。

这并非偶然。

过去几年,中国一直在推动大豆进口来源的多元化,以增强自身的供应链韧性和在贸易谈判中的底气。

对巴西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大量投资,极大地提升了巴西大豆的出口效率和便利性。

巴西第二大港巴拉那瓜港的扩建,使得大豆装运能力显著增强。

更重要的是,与南美国家的贸易往来,政治风险远低于和美国打交道。

阿根廷适时推出的大豆出口关税减免政策,也进一步增强了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可以说,是美国自己主动让出了市场份额。当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时,巴西等竞争对手则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迅速填补了美国留下的市场空白。

美国农民的损失,最终变成了竞争对手的收益。

结语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最终成了一个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典型案例。它不仅重创了美国自身的农业,动摇了他的政治基本盘,还加速了全球大豆贸易格局的重塑。

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手握庞大的市场,就拥有了应对外部压力的底气和主动权。

当规则被单方面破坏时,市场会自发寻找新的平衡,而那些无视市场规律的行为,最终只会让自己付出沉重的代价。

热点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