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压缩试验
低碳钢与铸铁的拉伸、压缩试验对比分析低碳钢(典型塑性材料)与铸铁(典型脆性材料)的拉伸、压缩试验是材料力学中探究材料力学性能的核心实验。通过对比二者在受力过程中的应力 - 应变曲线、破坏形式及关键力学指标,可清晰区分塑性材料与脆性材料的本质差异,为工程设计中材料的选型提供关键依据。一、试验核心目的获取材料关键力学性能指标:如弹性模量(E)、屈服强度(σₛ,仅塑性材料)、抗拉强度(σᵦ)、抗压强度(σ_c)等,这些指标是结构强度计算的基础。观察材料受力行为:分析材料在弹性阶段、塑性阶段(仅塑性材料)的变形规律,以及最终破坏形式,判断材料是 “塑性屈服” 还是 “脆性断裂”。建立应力 - 应变关系:通过试验绘制应力 - 应变曲线,直观反映材料在不同受力阶段的力学响应,是材料力学理论(如胡克定律)的实验验证依据。二、试验设备与试样1. 核心设备万能材料试验机:可施加轴向拉力或压力,同时记录载荷(F)与试样变形量(ΔL),自动计算应力(σ=F/A,A 为试样原始横截面积)和应变(ε=ΔL/L,L 为试样原始标距),并绘制 σ-ε 曲线。引伸计:高精度测量试样在弹性阶段的微小变形,确保弹性模量(E=σ/ε)计算的准确性。卡尺 / 千分尺:测量试样原始标距长度(L₀)、直径(d₀),用于计算原始横截面积(A₀=πd₀²/4)。2. 标准试样要求拉伸试样:采用 “哑铃型”(GB/T 228.1-2021),中间为等截面 “标距段”(用于测量变形),两端为夹持段(防止夹持处破坏);低碳钢与铸铁试样尺寸一致(如标距 L₀=50mm,直径 d₀=10mm),确保对比公平性。压缩试样:采用 “短圆柱型”(GB/T 7314-2021),高度 H 与直径 d 的比例控制在 1.5~3(通常取 H=20mm,d=10mm),避免试样因 “失稳”(弯曲)而非压缩破坏,尤其对脆性材料(铸铁)需严格控制尺寸。三、低碳钢的拉伸与压缩试验低碳钢(如 Q235 钢)是典型的塑性材料,其拉伸和压缩过程存在明显的 “弹性 - 屈服 - 强化 - 颈缩” 阶段(拉伸),压缩时无明显颈缩,仅发生塑性变形。1. 低碳钢拉伸试验:四阶段特征与破坏形式(1)应力 - 应变(σ-ε)曲线与关键阶段低碳钢拉伸 σ-ε 曲线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特征及力学指标如下表:阶段名称 应力 - 应变关系 核心特征 关键指标弹性阶段 线性关系(σ=Eε,胡克定律) 变形可逆,卸载后试样恢复原状;应力最大点为 “比例极限”(σₚ),接近弹性极限(σₑ)。 弹性模量 E(斜率)、比例极限 σₚ屈服阶段 应力基本不变,应变显著增加 材料出现 “塑性流动”,应力首次下降前的最大值为 “上屈服点”,稳定值为 “下屈服点”(工程中取 σₛ)。 屈服强度 σₛ(如 Q235 钢 σₛ≈235MPa)强化阶段 应力随应变增加而上升 材料因 “加工硬化”(晶体滑移受阻)重新获得承载能力,变形仍为塑性。 抗拉强度 σᵦ(最大应力点,≈370MPa)颈缩阶段 应力随应变增加而下降 试样标距段局部急剧变细(“颈缩”),承载面积减小,最终断裂。 -(2)破坏形式断裂前发生显著塑性变形(颈缩区直径大幅减小,标距段伸长率 δ≈20%~30%);断口呈 “杯锥形”:外层为剪切面(与轴线成 45°,因剪切应力最大),中心为拉断平面,属于 “塑性断裂”。2. 低碳钢压缩试验:无颈缩,仅塑性变形(1)应力 - 应变曲线特征弹性阶段:与拉伸完全重合(E 相同,因弹性变形无方向性);屈服阶段:屈服强度与拉伸屈服强度 σₛ基本相等(塑性材料拉压屈服强度接近);屈服后阶段:应力持续上升,无颈缩现象(圆柱试样被 “压扁”,横截面积增大,承载能力增强),通常不测试 “抗压强度”(因无法明确断裂点,仅需屈服强度)。(2)破坏形式无脆性断裂,仅发生显著塑性变形(试样高度减小、直径增大,最终呈 “鼓形” 或 “饼形”),属于 “塑性屈服破坏”。四、铸铁的拉伸与压缩试验铸铁(如灰口铸铁 HT200)是典型的脆性材料,其拉伸和压缩过程无明显屈服阶段,弹性阶段后直接断裂,且拉压强度差异极大(抗压强度远高于抗拉强度)。1. 铸铁拉伸试验:无屈服,直接脆性断裂(1)应力 - 应变曲线特征弹性阶段:近似线性(但偏离胡克定律的比例极限较低),无明显屈服阶段;断裂阶段:应力达到最大值后立即断裂,无强化和颈缩,变形极小(伸长率 δ<1%)。(2)关键指标与破坏形式关键指标:抗拉强度 σᵦ(仅为抗压强度的 1/5~1/10,如 HT200 铸铁 σᵦ≈150MPa);破坏形式:脆性断裂,断裂前无塑性变形;断口平整,与拉力方向垂直(因拉应力直接导致晶体分离),断口呈 “结晶状”(无颈缩)。2. 铸铁压缩试验:脆性断裂,强度远高于拉伸(1)应力 - 应变曲线特征弹性阶段:与拉伸弹性阶段斜率相近(E 略高于拉伸,因压缩时内部缺陷不易扩展);断裂阶段:无屈服,应力达到 “抗压强度”(σ_c)后突然断裂,变形量仍较小(远小于低碳钢压缩变形)。(2)关键指标与破坏形式关键指标:抗压强度 σ_c(HT200 铸铁 σ_c≈800MPa,是抗拉强度的 5 倍以上);破坏形式:脆性断裂,断口与压力方向成 45°~55°(因材料抗剪强度远低于抗压强度,剪切应力达到极限时断裂),断口粗糙,无塑性变形。五、核心差异对比总结通过拉伸、压缩试验,低碳钢与铸铁的力学性能、受力行为及破坏形式差异显著,具体对比如下表:对比维度 低碳钢(塑性材料) 铸铁(脆性材料)拉伸 σ-ε 曲线 四阶段(弹性 - 屈服 - 强化 - 颈缩) 两阶段(弹性 - 断裂),无屈服、颈缩拉伸破坏形式 杯锥形塑性断裂,颈缩显著 垂直于拉力的脆性断裂,无颈缩拉伸关键指标 E、σₛ、σᵦ(需测屈服强度) E、σᵦ(无屈服强度,仅测抗拉强度)压缩 σ-ε 曲线 弹性与拉伸重合,屈服后无颈缩,应力上升 弹性阶段近似线性,无屈服,达 σ_c 后断裂压缩破坏形式 鼓形塑性变形,无断裂 45° 剪切脆性断裂,无塑性变形拉压强度关系 抗拉强度 σᵦ > 屈服强度 σₛ,拉压屈服强度接近 抗压强度 σ_c ≈ 5~10σᵦ(抗压远强于抗拉)塑性指标(伸长率 δ) δ≈20%~30%(高塑性) δ<1%(低塑性,脆性)六、工程意义材料选型依据:低碳钢:适用于承受拉伸、弯曲且需塑性变形的构件(如钢结构梁、螺栓、传动轴),因其塑性好、能通过变形吸收能量,避免突然断裂。铸铁:适用于承受压力的构件(如机床床身、管道支架、桥墩基础),因其抗压强度高、成本低,且无需塑性变形;严禁用于受拉或受弯构件(易脆性断裂)。强度计算原则:塑性材料(低碳钢):以屈服强度 σₛ 为设计依据(防止构件发生塑性变形失效);脆性材料(铸铁):以抗拉 / 抗压强度 σᵦ/σ_c 为设计依据(防止构件脆性断裂失效),且需单独考虑拉压差异。通过该试验,可直观理解 “塑性材料怕拉不怕压(实际拉压屈服接近,怕断裂前变形过大),脆性材料怕拉不怕压” 的工程结论,为结构安全设计提供核心支撑。
热点资讯
- 冠军联赛第13组: 利索夫斯基三战不败夺冠, 中国小将无缘3
- 多种型号深冷液批发直供找食品级载冷剂闪冻液采用高效制冷技术
- 科隆开幕夜混剪预告发布!《生化危机9》《羊蹄山之魂》亮相
- 旗袍承古韵,裙语诉新风——平面模特张洁的东方时尚答卷
- 美媒不看好潘展乐世锦赛200米冲冠前景: 他很难夺牌, 波波
- 《生化9》新预告未见里昂 粉丝猜测官方故意的
- 记者: 穆斯卡特针对性限制太差, 没把蓉城当申花那样认真研究
- 哪个型号的公牛世家工装靴好?精选3款舒适耐用,工作必备首选
- 从失联到获救:模特缅甸惊魂记,背后的真相令人警醒!
- 伤心了! 中超巨星决定退出国家队, 与主教练闹翻, 专心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