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起坐飞机彻底告别纸质行程单,电子化时代让报销烦恼瞬
10月1日起,坐飞机有大变化!纸质行程单将成历史,电子信息席卷出行新潮流
一场关于出行方式升级的大幕即将在10月1日拉开,从这一天开始,纸质行程单将正式告别中国境内航班,电子化将全面接管旅客的航空报销凭证。你习惯了出差时去机场打印行程单的流程吗?这个看似麻烦的环节很快就会成为“老黄历”。那么,这样的变革将为我们的行程带来哪些不一样的体验?这背后又有哪些细致到微的操作故事?今天就带你深入探秘,弄清楚一次简单坐飞机背后的社会变革。

仔细回想,过去许多飞行旅客都对打印行程单这事儿有点感慨。从早年间的人工手写单据,到后来的统一格式的纸质行程单,一张蓝色边框的小纸片成了很多上班族日常穿梭于各大机场的一个必备物件。尤其对于公司报销,这纸质凭证往往比登机牌还要“重要”。印象最深的,属早高峰时段机场柜台排起长龙,大家拎着行李箱,一手还拽着背包,肩上挂着电脑包,另一只手里夹着厚厚的一沓票据。遇到高峰期,打印行程单的小机器甚至会出现“卡纸”或“没油墨”而让人措手不及,脸上写满焦急,心里盘算着时间还能不能赶得上会。这一幅幅画面,如今看来都是昨天的“历史片段”。
中国民用航空局近期透露,从2024年10月1日起,国内所有航空公司将不再统一提供纸质行程单。这一消息,引发了不少旅客讨论。其实,此前铁路早已率先实现票务无纸化,纸质火车票转为全面电子化的通知已确定10月1日实施。两大交通领域同步迈入数字时代,带来的不仅仅是携带轻便,更是效率和环保理念的提升。据8月底数据,全国各大航空渠道已累计开具电子行程单超4000万张,占总开票数量的43%,可以说相当一部分中国旅客已经感受到了没有纸质行程单的差别,“无纸化”正在成为常态。
既然如此,航空公司又会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海南航空、春秋航空、南方航空、四川航空等多家“翱翔蓝天”的企业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公告中写明:自2025年10月1日起全面停止纸质行程单的打印,彻底拥抱电子时代。以春秋航空为例,旅客既可以通过航空公司官方应用小程序,也能借助微信、支付宝、抖音等平台自助申领电子行程单。这一操作方式简单方便,填好身份信息后,电子行程单会第一时间发送至预留邮箱。对比以往去柜台排队、填写纸质表单、拿号码等候的繁琐,现在只需动动指尖,即可领取属于自己的一份出行凭证。
从法律和规范性使用角度看,电子行程单与传统一纸行程单具有完全等同的合法性。换句话说,无论你手里有没有那张纸,电子凭证同样能作为报销、对账甚至存档使用。国家层面的政策文件也为会计审核、财务执账等后续环节提供了标准化验签渠道,消除了因凭证形式不同可能造成的财务纠纷与困扰。
政策背后的故事更“精致”。其实这场无纸化改革绝非仓促而为。2024年6月,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三大部门就联合发布推广电子行程单公告,并开放长达一年的过渡期,让旅客和用人单位逐步适应。过渡期间,大家既可以选择电子,也仍有权利打印旧式行程单,最大程度地降低过渡带来的麻烦,温和引导市场自然过渡。从电子行程单开出的速度来看,旅客的接受度颇高——8月底全国机场电子行程单开具量已经占总量近一半。随着基础设施完善与政策普及,这一比例还会继续提升。
生活中总是充满着小细节,每一项数字化政策背后,都是无数旅客需求的汇总,不少有趣场景成为无纸化转型路上的注脚。一位经常在北京、上海两地穿梭的资深“空中飞人”曾坦言:过去最怕的就是行程单丢了,每回回家得反复翻包,有时候甚至要机场临时“奔溃”加急补打。而现在出门心里太踏实了,所有信息在APP上一目了然,下载、转发、报销一步到位,几乎再没有过“丢证据”的烦恼。对于大企业的财务部门来说,也是彻底松了口气。往年年终汇报前,几十本厚厚的行程单发票得码得像小山,光是整理工作就让人“心力交瘁”。而今电子信息化处理大大减轻了人力压力,由人工查验升级为数据自动核验,既高效又安全。
当然,这一切便利的背后,还涉及到社会整体的环保理念。根据测算,中国民航每年为国内旅客开具的行程单数量曾超亿张。以每张行程单约重2克计,合计消耗近二百吨纸张。随着全面无纸化进程推进,每年将直接减少大量纸张消耗。全国约有三千一百多个机场售票网点和代理点,全面推广电子凭证,不仅减少了耗材费用,也大幅减轻管理与物流负担。从企业到个人,皆能感受到这股绿色新风的益处。
不过,不变的是人们细致入微的惯性。讨论区时常能看到网友留言:“希望别取消纸质登机牌,不然老人会用不习惯”、“还是喜欢纸质行程单,放钱包里有安全感”。这种情感,并非对新事物的抗拒,而是对过往出行仪式感的小小怀念。有人还笑称自己收藏过各个航司的行程单,“见证了中国航空的一路升级,成了小小的纪念品”。这些声音都是数字化改革中值得尊重的另一面。令人欣慰的是,电子行程单即便不如纸质那般拥有“触感”,却有着永久保存在“云端”的能力。无论是查阅还是调出,都比传统方式方便百倍。
说到科技的推进,电子行程单的推广并非一蹴而就。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航司还普遍采用纸质机票,报销凭证三联四联,手工录入易出错。二十年前电子客票上线,已让飞行旅客享受到了一场信息化红利。时至今日,电子行程单作为报销凭证进一步“上网”,完成了最后一环数字化闭环。对于管理部门而言,实现电子化背后,是数据安全、便民服务、业务监管多重平衡。例如,春秋航空投入重金升级信息平台,确保电子凭证的唯一性、真实有效性,任何一张凭证均能溯源、验签。
记者在机场探访发现,新政策推出后,柜台增设了电子行程单自助查询和申领指引,服务人员也不断引导旅客通过移动设备自行办理。一位白领旅客手持手机快速操作后台,仅用三分钟便完成整个电子凭证下载过程。数据显示,高峰时段,自助取单的旅客高于柜台办理旅客的比例已超过70%,数字中国的脚步已渗透到每一趟航班、每位旅客的身边。
值得一提的是,电子行程单的场景应用正不断丰富。除了公司报销、查账外,如今不少企业投保、保险理赔、签证办理也早已认可电子行程单为有效材料。无纸化不仅让信息存储更安全、易溯源,更极大提高了跨行业的数据使用效率。有政策支持、有科技加持、有旅客需求,多重合力之下,“小小一张行程单”书写出了信息强国的大文章。

可以预见,纸质行程单的逐步退出,将会成为旅客出行记忆的分水岭。也许在一代人的记忆中,出差回家翻纸条、做报销单的画面还会留存。但对于今天的旅客而言,电子信息将成为主流,出行也会变得越来越轻盈高效。当然,如何确保数字化服务更加普及、让所有年龄层、各行各业旅客真正享受便捷,仍是未来政策不断完善的课题。
从十几年前纸质机票到电子客票再到今天电子行程单上线,无纸化已经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体验。这不仅仅是流程的简化,更是智慧社会细节的升级。每一次政策变动背后,都是对旅客感受的尊重,是科技与生活的有机融合。不用再担心丢纸质凭证的尴尬,也不用费时跑柜台,未来行程管理也许只需要一部手机和几个指尖操作,就能完成所有“从出发到归程”的资料管理。
站在这个升级的节点上,我们不妨顺应这场信息化浪潮,将“新旧更替”当作旅途中一次平静优雅的转身。用好数字工具,用心呵护自己的信息和隐私,同时也期待无纸化服务能不断优化体验,让所有旅客都能用上看得见、用得着的科技红利。你对此有何体验和想法?旅途故事,数字时代,精彩还在继续。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热点资讯
- 冠军联赛第13组: 利索夫斯基三战不败夺冠, 中国小将无缘3
- 多种型号深冷液批发直供找食品级载冷剂闪冻液采用高效制冷技术
- 科隆开幕夜混剪预告发布!《生化危机9》《羊蹄山之魂》亮相
- 旗袍承古韵,裙语诉新风——平面模特张洁的东方时尚答卷
- 美媒不看好潘展乐世锦赛200米冲冠前景: 他很难夺牌, 波波
- 《生化9》新预告未见里昂 粉丝猜测官方故意的
- 记者: 穆斯卡特针对性限制太差, 没把蓉城当申花那样认真研究
- 哪个型号的公牛世家工装靴好?精选3款舒适耐用,工作必备首选
- 从失联到获救:模特缅甸惊魂记,背后的真相令人警醒!
- 伤心了! 中超巨星决定退出国家队, 与主教练闹翻, 专心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