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志愿军究竟是什么价格建制?

点击次数:173 发布日期:2025-10-09 09:23

抗美援朝期间,志愿军在朝鲜的兵力最高达135万左右,累计派往朝鲜的人数超过240万。若不深入分析志愿军的编制与层级,仅从部队规模考量,相当于解放战争时期的1至2个野战军规模,可谓规模庞大、实力强劲。

实际上,志愿军并无明确级别划分。从志愿军主要指挥员1952年干部定级情况来看,结果颇令人意外。以洪学智和韩先楚为例,二人分别为入朝初期志愿军第二、第三副司令员,却仅被定为“副兵团级”干部。志愿军首任参谋长解方,1955年也仅获少将军衔。

志愿军是否仅为兵团级单位?若此设定成立,志愿军司令部却统辖六个兵团,且各兵团均设有司令员。这显然构成矛盾。兵团规模不过十余万人,怎能等同于整个志愿军?

从实际情况看,志愿军编制与级别在军事史上具有独特性,与红军时期、抗战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均存在差异。仅依据职务称谓,可能会产生某些不一致现象。

洪学智与韩先楚虽职务名称显要,但实际职级未获提升。以具体情形为例,二人虽任志愿军副司令员,但在朝鲜战场并未实际承担跨兵团协调指挥及组织大规模战役的职责。基于此,评定为副兵团级符合实际情况,且二人此前均未担任过兵团司令员职务。

洪、韩二人实际身份为志愿军第13兵团副司令员。抗美援朝战争初期,主力部队数量有限,百万大军未实现一次性集结完毕。1950年首批入朝部队系原驻东北边境的四野第13兵团,该部队作为先遣主力开赴朝鲜符合战略部署。

基于这一实际情况,志愿军司令部成立后,13兵团的领导体系基本被沿用至志司,但彭德怀担任志愿军司令员及政委,原兵团司令员邓华则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邓华具备正规兵团司令员资质,在解放战争阶段已独立指挥兵团作战。

邓华是朝鲜战场上真正拥有指挥多个兵团协同作战经验的指挥官。其曾担任志愿军代理司令员,多数时期为彭总缺席时的志愿军第二负责人,这一情况在1952年彭德怀返回北京后尤为突出。相较之下,洪学智与韩先楚未获得类似指挥权限。

洪学智担任后勤司令员期间,负责统筹志愿军整体后勤军需供给工作,但此岗位并不涉及大兵团作战指挥,其职务层级未发生变动。1952年干部评级工作完成后,部分在志愿军中承担重要职务的将领,实际评定级别并未达到预期高度。

志愿军部队级别因特殊作战性质,始终未有确切、权威的评定。从规模角度分析,其庞大程度显而易见,超越了以往的三野、四野,近乎动用了全国力量。但鉴于国际影响等考量,不宜给出明确界定,毕竟其名义为“志愿军”,并非解放军。特别是1953年停战协议签署后,对此方面的处理更为淡化。

热点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