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樊振东十年统治国乒 新人何时翻越这座山

点击次数:150 发布日期:2025-10-09 03:39

那一记反手“霸王拧”,落在巴黎奥运会的球台上,声音脆得像是把国乒过去十年的日历一起扭断了。

马龙站在场边,笑着说了句“该你了”。

那不是简单一句祝贺,更像是在赛场中央递出了一把钥匙——从此,这屋子换主人。

画面闪回到很久以前,不是东京,也不是里约,而是2012年广州黄村训练基地,一个闷到连空气都能捏出水来的下午。

一个脸圆乎乎的小胖子刚拿下全国少年锦标赛男单第一,汗顺着鬓角往下淌,有几滴卡进球台缝隙。

他推开国家二队的大门,不过半年,就用循环赛全胜成绩踢进一队。

当时别人还在爬梯,他直接按电梯顶楼按钮,而且没打算下来。

跳去17岁东京世乒赛团体决赛——原本他只是随队见习的新人,可那个关键球,他反手爆抽,把日本选手防线拧成麻花,那一下锁住冠军,也让刘国梁心里的接班剧本翻篇。

本来方博、闫安、周雨才是92一代的主角,现在,他们变成背景音:方博自嘲自己是P卡里的P卡;闫安直播挠头,说前有马龙这座山,后有小胖追着打,我们夹中间;周雨更直白,一年还能让我两分,两年就不让,再一年,我被压着打。

这种尴尬不仅属于他们,其实也是中国体育的一种老戏码:天才冒出来的时候,不光改比分,还重写整个行业生态。

有些人抱怨这是截胡,让中间层直接失业,但也有人觉得,这是残酷版优胜劣汰——谁能翻过樊振东这座山,自然就是下一任掌旗者。

别以为他只靠天赋。

小时候每天早六点摸拍练到晚八点,比同龄人多练一倍,还天天琢磨细节。

十二岁时,“霸王拧”已经能精准送到对手正手大角,这控制力成年组都稀罕。

同龄力量测试深蹲120公斤,全队第一。

所以他说自己只是努力,你听了想笑又忍住,因为他的努力,是普通人的极限值乘二。

再倒回2019布达佩斯和2021东京,两次世界大赛单打决赛输给马龙。

第一次眼睛哭红,说差一点;第二次拍拍龙哥肩膀认栽。

这份耐性和心理韧劲,是巴黎翻盘的重要底牌。

七局大战赢下来,人们看到的不止比分,还有一种仪式感——超越而非取代,然后把位子留给下一代……至少看起来如此。

很多人以为他会退出,为林诗栋、向鹏这些05后的腾地方。

但不到一年,他又披上海战袍,在乒超联赛13场全胜,其中两次击败新科世界第一林诗栋,让后者叹气:“东哥反手还是稳,我差远了。”

王楚钦虽然排名世界第一,但深圳站决赛还是咬牙七局惜败,看完擦汗道:“还是没翻过那座山。”

这个现象挺魔幻。

一边教练组松口气,可以放心培养新人;另一边,新人的训练表却满屏“小胖元素”:林诗栋加练反手一个小时,向鹏研究“霸王拧”,黄友政盯录像看得走火入魔。

他退而不休,又像影子笼罩,同时也是灯塔指引。

这到底算福还是祸?

我更愿意称它是一道必须跨过去的劫。

不跨,你永远困在舒适区;跨过去,你可能就是下一个星辰。

类似周期历史上也出现过,比如姚明登陆NBA,让国内中锋体系停摆五年以上,因为没人替掉那个高度。

但等姚明退役,那批年轻中锋吸收到了全球最高水平理念,很快填补空缺。

所以围绕樊振东,也是一样,只不过舞台不同。

在竞技领域,没有公平排班表,有的是谁先跑出来谁改规则,这条铁律冷酷,却真实得像钢丝绳割破皮肤那么清晰。

观众态度一直矛盾,一部分希望英雄早点隐退,把舞台留给更多名字;另一部分则希望传奇继续霸榜,因为稳定比未知安全。

从营销视角,一个长期存在并不断制造话题的人物,会持续拉动关注度和商业价值,对于项目推广绝对利好。

所以哪怕有人嘴上嫌弃“小胖挡路”,买票的时候照样抢他的比赛——尤其关键分阶段,那股熟悉紧绷感,本身就是稀缺资源,就跟演唱会上等最后几首歌喊高潮一样安心。

现在,新人们奋力追赶,却还没学会怎么面对一个仍活跃且巅峰状态保持良好的前辈所带来的压力。

而老将本人,则处于既想放权又舍不得彻底离开的摇摆之间。

这事儿牵涉的不仅仅是个人选择,还有团队战略、媒体预期乃至粉丝心理结构。

我甚至怀疑几年后再看这一时期的数据,我们可能发现真正撕掉阴影的人,并非当下呼声最高的新秀,而是一位默默蓄力、不太露面的冷门角色,就像当年王励勤之后突然冒出的张继科一样砸开格局。

所以,下次如果樊振东宣布退出,我不会信百分百是真的。

他这种类型,多半属于“不服老派”。

毕竟对于一个每天六点准时摸拍,从小就用极限自律雕刻自己的运动员来说,“彻底离开”恐怕比连续夺冠还难。

如果三四年后,新人依旧无法全面突破,你宁愿看到他继续站在那里吗?

或者,希望有人推倒这座山,看它轰然塌下,再看看国乒是不是还能造出下一座?

热点资讯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