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智擒鳌拜没有那么神奇,鳌拜实际上就是皇权的牺牲品
首先得明确,鳌拜并非那种掌控大权的权臣,也不是嚣张跋扈之辈,更没有想过要篡夺皇位,朝中的大臣们也并没有对他怕得要命,康熙也不是被逼无奈才设计把他抓住的。
鳌拜最终能成为四大辅政大臣中的一员,是因为他一直力挺皇太极这一支系。鳌拜姓瓜尔佳,是满洲镶黄旗的人,他还是八门提督卫齐的第三个儿子,满清五大臣之一费英东的侄子。
鳌拜从小就投身军旅,对皇太极忠心耿耿,每次都亲自上阵杀敌。1634年,勇猛无比的鳌拜跟着皇太极去攻打明朝的重要边防要地皮岛,清军攻了很久都没拿下,还伤亡惨重。情况危急时,年轻的鳌拜主动站出来当先锋冲上岛,还立下誓言:“不拿下此岛绝不回头!”在鳌拜的勇猛拼杀下,八旗精兵成功登岛,最终攻下了这个军事要地。这一仗,鳌拜立下头功,被赐予“巴图鲁”的称号。
崇德六年时,鳌拜领兵五次打败明军将领洪承畴,因战功升为一等男爵,还提拔为护军统领。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和豪格争夺皇位,鳌拜多次站出来放狠话,坚决主张让皇子继承皇位,气得多尔衮好几次都想杀了他。鳌拜等人是坚决拥护皇太极一脉的,多尔衮没办法,只好让皇太极的小儿子福临来当皇帝,顺治因此一辈子都感激鳌拜。
清军攻入山海关后,鳌拜奉命追击农民起义军,立下不少战功,却遭到多尔衮的压制。顺治帝亲政后,开始提拔忠诚的大臣,鳌拜自然被纳入其中,朝廷里的人事格局重新调整,鳌拜的权势迅速上升。他被任命为议政大臣,封为一等侯爵并加一云骑尉,还担任领侍卫内大臣兼太子太傅。顺治十八年,顺治帝留下遗诏,命鳌拜与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一同担任顾命大臣,辅佐年仅八岁的皇子玄烨登基。作为辅政大臣,他们的地位仍在亲王和大学士之上。
这四人里,索尼是正黄旗出身,遏必隆和鳌拜属于镶黄旗,苏克萨哈则是正白旗的。他们都在八旗中皇帝直接管理的上三旗里,都是外姓功臣的后代,没有一个是皇族宗亲,对皇位构不成威胁。这明显是顺治和孝庄吸取了多尔衮的教训,不想再出现第二个多尔衮那样的权臣,所以严禁皇族宗亲辅政。而这四大辅政大臣之所以能步步高升,是因为他们全都反对过多尔衮。
苏克萨哈所在的正白旗,原本是由多尔衮统率的,多尔衮去世后,苏克萨哈因揭发多尔衮有“谋逆”之举而立功,从而得到特别提拔。后来,正白旗与两黄旗一起被称作上三旗,被顺治帝收归自己旗下,这时下五旗的势力已经无法和上三旗相抗衡了。
四大臣被任命辅佐幼主后,特意对八旗里的王公大臣说:“现在皇上留下遗命,让我们四个来辅佐小皇帝。但国家大事向来都是皇族一起处理的,我们几个不是皇族的臣子,哪有什么大本事,还是应该和各位王爷、贝勒一起分担这个重任。”可后来发生的事却表明,这四大臣根本没法齐心协力、忠诚地辅佐幼主。
康熙刚即位到鳌拜失势、康熙开始亲自掌权的这八年,是四大臣帮忙处理国事的阶段。这四位大臣帮着年纪还小的康熙处理朝政,那时候的鳌拜还是康熙的得力帮手。除了康熙的祖母孝庄文皇后教他如何做皇帝,四大臣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在四位辅政大臣里,鳌拜排最后,但他一直很忠诚,他的这份忠诚或许是对皇太极的延续,而非对顺治帝个人,总之,康熙登基后,让鳌拜又有了这份忠诚的期待。
四大臣之首的索尼历经四朝,辅政那年都61岁了,这时的他变得很世故,谁也不想得罪,最后更是怕惹事上身,很多事都不怎么管了,慢慢就退到了幕后。
苏克萨哈原本是多尔衮正白旗下的人,但因被指“背叛旧主”,在朝廷里很不受待见。其他三位辅政大臣也都瞧不上他,虽然他和鳌拜是儿女亲家,但两人却是死敌,一议事就吵架。遏必隆性格软弱,只知自保,索尼病倒后,他就成了鳌拜的跟班,因为他们都是镶黄旗的。这四人各有心思,结果反而让四大臣中排名最后的鳌拜,成了最有权势的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鳌拜的权力欲越来越强,不断越界行事。索尼和苏克萨哈面对他的步步紧逼,只能一次次选择退让。可这样反而让鳌拜更加得寸进尺,而年幼的康熙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应对。鳌拜之所以能掌权,其实是各种巧合因素凑在一起的结果:其他辅政大臣的退让、康熙的无力反抗、鳌拜的强势以及孝庄太后的制衡,这些都成了他专权的条件。不过话说回来,鳌拜对大清始终是忠心耿耿的。
这四位大臣都出身显赫,是满洲军事贵族的代表,他们秉持着清朝统治者狭隘的民族观念,继续推行“优先满洲”、“重满族轻汉族”的政策。为了稳定民心、巩固统治,鳌拜又不得不整治满清权贵的贪污腐败。鳌拜觉得:“百姓的安危,全看官员的好坏,而官员的好坏,关键在地方督抚。”因此,在康熙元年,鳌拜就处理了三位满人地方督抚,一个被免职,一个以原职退休,一个被降级调用。
刚开始,鳌拜和另外三个人一起管理国家大事,但后来他越来越狂妄,权力也越来越大,这让他的心都变了。等康熙长到14岁开始亲自处理国事时,鳌拜已经在朝廷里拉帮结派,把各个部门都控制在自己手里,成了只手遮天的大人物,经常在皇帝面前对大臣们呼来喝去。
康熙五年的时候,鳌拜和另一位辅政大臣苏克萨哈起了冲突。鳌拜说他们镶黄旗的地被正白旗占了,坚持要换地。这一换,导致“旗人的地等着换,百姓的地等着被圈,大家都扔下地不种了,满眼都是荒凉”,几十万农民不得不搬家,没了工作、没了家,被抢走的地也变得荒芜,老百姓对此都抱怨连连。
处理此事的户部尚书苏纳海出身正白旗,他选择支持苏克萨哈,与鳌拜产生了冲突。苏纳海和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名上书,指出鳌拜更换圈地的做法让京东数百里内的百姓深受其害,请求停止更换圈地。鳌拜气得要处死这三个人。当时康熙帝虽年少却已逐渐成熟,没有批准鳌拜的请求。鳌拜却一意孤行,擅自以皇帝名义下令,将反对换地的三位大臣处死了。
康熙六年时,康熙开始亲自处理朝政,苏克萨哈提出要退休,说愿意去给先帝守陵。可鳌拜却给苏克萨哈安上了“不想交权”、“心怀不轨”等罪名,打算把他千刀万剐,还要灭他全族。康熙坚决不同意杀苏克萨哈。但鳌拜又一次假传圣旨,把苏克萨哈全家都给冤杀了。这样的鳌拜,让康熙越来越觉得是个“绊脚石”。康熙心想,你今天都敢违抗圣旨杀辅政大臣,那明天是不是就敢杀皇帝了?
康熙办完亲政典礼后,辅政大臣还是有权批阅和处理奏章。而且经过几年的辅政,鳌拜已经拉拢了一批人形成自己的势力,鳌拜这一派的人不少于二十个,牢牢地把控着话语权。就在这一年,老臣索尼去世了,四大臣里就只剩鳌拜和那个滑头的遏必隆,鳌拜的势力达到了顶点。但看似鳌拜成了最大的赢家,实际上他却注定要失败。
四大臣辅政其实是顺治和孝庄临时想出的办法,在皇权高度集中的清朝,皇帝给大臣的权力,想收回来随时都能收。康熙为了抓住鳌拜,特地训练了一批摔跤能手,准备得十分充分,结果真正动手清理鳌拜势力时,轻轻松松就搞定了。
康熙八年的时候,鳌拜被抓进大牢后,朝廷里的大臣们经过一番调查,给他列出了三十条罪状,判了他死刑。这些罪状啊,大多都是跟八旗里的贵族们争斗有关,其中说他结党营私、独揽大权的就有二十三条,但没说他有什么特别严重的贪污受贿,也没说他有想篡夺皇位的坏心思。
此刻,鳌拜已过六十,康熙亲自到狱中探望,鳌拜便向皇帝展示了自己多年来征战留下的累累伤痕,其中一道还是年轻时为救皇太极而留下的。康熙看后大为动容,念及鳌拜的功绩,没有下令处死他,只是罢了他的官,将他囚禁起来。
就在那一年,鳌拜在囚禁的地方去世了,他的同伙都被撤了职,光是朝廷里的文臣武将就有二十多个。胆小怕事的遏必隆也被列出了十二条罪状,被剥夺了世袭爵位,判了死罪,但康熙考虑到他是先帝遗命辅政的大臣,再加上他的女儿已经进了宫,就饶了他一命。
鳌拜的问题在于,他像个权臣且自己也乐于扮演这样的角色。康熙当时铲除鳌拜是势在必行的。不过,鳌拜的问题其实还没糟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加上他之前确实立下过大功,所以只是被免去死罪并囚禁起来。因此,严格来说,康熙和鳌拜之间的矛盾,并不像后人传说的那么尖锐。
康熙晚年时,把各位王爷、贝勒叫到一起,回忆起小时候四大臣辅佐他处理朝政的日子,说:“在我朝那些跟着打仗出力的臣子里面,没有谁能比得上鳌拜这位勇士……鳌拜立下的功劳很大,应该给他世袭的职位。”等到雍正坐上皇位,朝廷才给鳌拜洗清了冤屈,认定他是对清朝有贡献的大臣。雍正还下了一道诏书,允许按照礼制祭奠安葬鳌拜,恢复了他一等公的爵位,并且让他的子孙后代可以一直继承下去。
康熙捉拿鳌拜这事儿,其实没传说中那么神奇。鳌拜这个看似权势滔天的大臣,其实不过是皇帝手中的一枚棋子,最终成了皇权的牺牲者。
我是清水空流,守着历史长河的人,盼着你能来关注并发表看法。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热点资讯
- 冠军联赛第13组: 利索夫斯基三战不败夺冠, 中国小将无缘3
- 多种型号深冷液批发直供找食品级载冷剂闪冻液采用高效制冷技术
- 科隆开幕夜混剪预告发布!《生化危机9》《羊蹄山之魂》亮相
- 旗袍承古韵,裙语诉新风——平面模特张洁的东方时尚答卷
- 美媒不看好潘展乐世锦赛200米冲冠前景: 他很难夺牌, 波波
- 《生化9》新预告未见里昂 粉丝猜测官方故意的
- 记者: 穆斯卡特针对性限制太差, 没把蓉城当申花那样认真研究
- 哪个型号的公牛世家工装靴好?精选3款舒适耐用,工作必备首选
- 从失联到获救:模特缅甸惊魂记,背后的真相令人警醒!
- 伤心了! 中超巨星决定退出国家队, 与主教练闹翻, 专心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