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马亓山,登山救援演练,安全超专业!

点击次数:52 发布日期:2025-10-09 00:05

一、山风起时,警报拉响

清晨六点,天边刚泛起鱼肚白,马亓山脚下还笼罩在一层薄雾中。我站在集合点,看着队友们迅速穿戴装备,检查绳索、对讲机、担架包——每一个动作都干脆利落,像早已排练过千百遍。今天是年度登山救援综合演练的第一天,地点选在地形复杂的马亓山西线,这里坡陡林密,信号薄弱,正是检验实战能力的绝佳考场。

“老张,你带前队走南脊线,我们从北坡迂回接应。”队长陈岩的声音沉稳有力,他一边调试对讲机频道,一边扫视着地图上的标记点,“记住,模拟伤员在海拔850米处,坐标已上传。”

#不一样的早秋漫游季#

我点点头,握紧了背包带。这是我第三次参加这类演练,但每一次站在这里,心总会不自觉地收紧。去年夏天,邻村一位驴友在类似路线迷路失联,搜救持续了整整三天。那晚的风声至今还在我耳边回响。

二、险途之上,信任如绳

攀至半山腰,林木渐密,脚下的碎石开始打滑。我和老张一前一后,用短绳连接彼此,每一步都试探着落脚点。无线电突然传来急促的通报:“北坡发现疑似滑坠痕迹,请求支援!”

“收到,我们正向C3区域靠拢。”老张按下通话键,眉头微皱,“这天气说变就变,得加快速度。”

我喘着气跟上,汗水顺着额头滑进脖颈。抬头望去,山顶已被云层吞没。那一刻,心里闪过一丝不安:如果真是真实救援,此刻每一秒都关乎生死。

穿过一片倒伏林区时,前方突然传来一声低喝:“小心!树干悬空!”我猛地刹住脚步,只见一根碗口粗的枯枝横在路径中央,微微晃动。老张迅速上前,用探杆轻推确认稳定后,才挥手示意通过。

“刚才那一下,心跳差点停了。”我低声说。

老张笑了笑:“所以咱们练的就是这个——在慌乱里保持清醒。你看陈队,十年救援零失误,靠的不是胆大,是规矩。”

我望着他坚毅的侧脸,忽然明白:所谓“超专业”,并非天赋异禀,而是千万次重复中铸就的本能。

三、峰回路转,默契无声

抵达模拟伤员位置时,雨丝悄然落下。我们迅速搭建临时遮蔽区,两名队员用担架固定“伤员”,另一组铺设主绳系统准备下放。陈岩蹲在一旁,盯着角度仪读数,神情专注得像在雕琢一件艺术品。

“主绳角度偏左七度,调整B锚点。”他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动作一滞。

一名年轻队员迟疑道:“队长,现在下雨,绳子湿了,再调会不会延误?”

陈岩抬起头,目光如炬:“在山上,快和安全从来不是选择题。我们快一秒,风险可能翻十倍。”

空气瞬间凝固。那名队员抿了抿嘴,默默重新布设锚点。

我站在一旁,内心翻涌。想起初入队伍时,我也曾质疑过这些“繁琐”的流程——为什么每次出发前要检查三遍装备?为什么下降必须双保险?可此刻,在风雨交加的山脊上,我才真正懂得:那些看似刻板的规则,其实是无数经验与教训堆砌的生命防线。

当担架平稳下放至安全平台,对讲机里传来指挥部确认消息时,雨也渐渐停了。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湿漉漉的岩石上,泛出金属般的光泽。

四、归途静思,山在人心

下山途中,没人多言。疲惫的身体裹挟着一种奇异的平静。路过一处观景台,我停下脚步,回望马亓山苍翠的轮廓。它依旧沉默矗立,仿佛从未被惊扰。

“你觉得,咱们这算不算英雄?”老张忽然问我。

我笑了:“哪有什么英雄?不过是普通人做了该做的事。”

他点点头:“可正因为是普通人,才更需要专业。不然,救人的可能变成被救的。”

这句话在我心中久久回荡。是啊,面对自然的伟力,人类何其渺小。但正因如此,我们才更要以最严谨的态度、最扎实的训练去回应未知的风险。

五、专业,是最深的敬畏

马亓山不会说话,但它见证过太多莽撞与遗憾。而今天的演练,不只是技能的展示,更是一场关于责任的宣誓。 从每一个绳结的打法,到每一道指令的传递;从团队间的无声配合,到面对突发状况的冷静应对——这一切,构成了“安全超专业”的真正含义。

它不在口号里,而在每一次踏出的脚步中;不在奖状上,而在风雨中的坚持里。 山在那里,我们在路上。 只要敬畏不失,专业不怠,便无畏前路崎岖。